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资源

小班《找朋友》精品教案(精品多篇)

时间:2025-06-28 08:53:40
小班《找朋友》精品教案(精品多篇)

[寄语]小班《找朋友》精品教案(精品多篇)为网友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找朋友教案 篇一

一、活动目标

1、愿意听故事,理解故事内容和情节。

2、能体会小乌龟找不到朋友到找到朋友这一过程中的情绪变化。

3、尝试分角色表演故事,体验其中乐趣。

二、活动准备

1、自制图片一张:悲伤的乌龟

2、相关视频

3、幼儿用书

三、活动过程

1、教师设置情境,运用谈话导入,激发幼儿的兴趣。

(1)你的好朋友是谁?

(2)和好朋友在一起时心情是什么样的?

2、教师展示自制图片,引出主题。

(1)下朋友们,看看图片里面是谁?

(2)图中的小乌龟怎么了?它为什么不高兴了?

3、教师出示相关图片,进入故事屋环节,请幼儿整体欣赏故事。

4、引导幼儿回忆所听故事内容,梳理故事情节。

(1)故事中的小乌龟为什么不高兴?

(下一页:活动延伸和活动总结)

(2)小乌龟都遇到了谁?

(3)小鸟和小乌龟做朋友了吗?

(4)小猴子和小乌龟做朋友了吗?

(5)最后小乌龟找到朋友了吗?他的好朋友是谁?

5、幼儿结合幼儿用书,阴道幼儿深入理解故事内容。

(1)教师完整讲述故事,请幼儿再次听故事。

(2)小乌龟遇到了谁?小鸟为什么不和他做朋友?

(3)小乌龟又遇到了谁?小猴子为什么不和他做朋友?

6、教师引导幼儿感受小乌龟的情绪变化,没有朋友的时候乌龟的心情是什么样的?找到朋友后,小朋友的心情又是怎样的?

四、活动延伸

教师角色扮演,表演故事。引导幼儿体会小乌龟的情绪变化,并且用夸张的表情表演这两种心情!

五、活动总结

小乌龟找朋友其实说的就是现在幼儿们正在面对的困难,交友是幼儿在幼儿园第一接触的,教师在适当加以引导之后幼儿会发现交朋友也是一件需要认真对待的事。通过感受小乌龟交朋友时的阻碍感受朋友的重要性。

家长也可以引导幼儿观察周围人的生活,模仿最亲近的人的各种动作,从而提高幼儿的形象力和创造力。

《找朋友》教案 篇二

要求:

1、初步掌握故事内容,学会讲述故事。

2、能声音响亮,大胆地回答问题。

3、掌握词汇:又。

准备:

贴绒教具:两只鼠宝宝、布娃娃、小鸭、小青蛙、小猫各一个。

过程:

一、出示鼠宝宝,介绍故事名称。

提问:这是谁呀?师:这是一只顶小顶小的老鼠,我们叫它鼠宝宝,鼠宝宝要去找一个朋友,现在老师讲一个“鼠宝宝找朋友”的故事。

二、教师清讲故事

1、第一遍后提问:这个故事的名称叫什么?

2、第二遍后提问:

(1)鼠宝宝要找一个怎样的朋友?

(2)鼠宝宝要找一个朋友会跑又会跳的,要有几个本领呀?

两个本领放在一起说怎么说?(教师先示范并让幼儿练习“会跑又会跳”。)

三、边出示教具边学讲故事。

1、教师示范讲述第一段(鼠宝宝找到布娃娃)

提问:

(1)鼠宝宝找到了谁?

(2)它会跑又会跳吗?

(3)坐在一边怎么样?

2、讲述第二段(鼠宝宝找到了小鸭)

提问:

(1)鼠宝宝找到了谁?

(2)它会跑又会跳吗?

(3)小鸭子去干什么?

3、讲述第三段(鼠宝宝找到了小青蛙)

提问:

(1)鼠宝宝找到了谁?

(2)它会跑又会跳吗?

(3)小青蛙是怎么叫的?

4、讲述第四段(鼠宝宝找到了小花猫)

提问:

(1)鼠宝宝找到了谁?

(2)它会跑又会跳吗?

(3)鼠宝宝为什么不找小花猫作朋友呢?

(4)哎呀呀,鼠宝宝吓的怎么样?

5、示范讲述最后一段

提问:

(1)鼠宝宝找不到朋友急得怎么样?

(2)这时候又来了谁?

(3)它怎么问鼠宝宝的?

(4)鼠宝宝是怎么回答的?

(5)为什么它是鼠宝宝的好朋友?

6、表演:教师做另一只鼠宝宝,幼儿做鼠宝宝作对话,然后再对换角色进行练习。

四、边看图片,边听录音,幼儿随录音讲述故事。

《找朋友》的小班教案 篇三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能对三种形状进行区分配对。

2、体验集体游戏的快乐,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3、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4、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活动准备:

1、课件。

2、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的形状饼干若干。

3、张三种不同形状嘴巴的动物。

活动过程:

一、课件导入,认识形状

1、师:“今天,我们小小四班来了三个新朋友,你们想认识它们吗?”

2、出示课件一,引出圆形宝宝。师:“这是我们的第一个朋友,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吗?”鼓励幼儿自由发言。

3、师:“你看这个朋友是什么形状的?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圆形。”

3、同上引出三角形和正方形。

二、形状宝宝找家

1、出示课件,引出三个房子。师:“你们看,这里有三幢房子,你知道这分别是谁的家吗?”

2、引导幼儿发现规律,找出形状与房子的共同点——都是相同形状的。

3、出示课件——开门检验是否找对家,开门的房子里出现相应的形状宝宝。

三、分饼干

1、请小朋友去形状宝宝的家里做客,分发相应形状的饼干。

2、认识手中饼干的形状,请和手中拿一样图形饼干的小朋友相互碰一碰做朋友。

3、出示小熊小猫和小青蛙。师:“有三个小动物闻到了饼干的香味也到我们小小四班来啦!”

4、师:“你们愿意请他们吃饼干吗?他们喜欢的口味可是不一样的。猜猜分别喜欢什么口味?从哪里看出来的?(张开的不同形状的嘴巴)”

5、在愉快的音乐声中分饼干给动物宝宝

四、延伸活动

出示真的形状饼干,请小朋友们洗手喝水,分享自己喜欢的形状饼干。

活动反思:

在整个活动中,我的语言还不够生动有趣,导致一小部分幼儿注意力分散 ……此处隐藏2284个字……,希望能收到一定的效果。

另外,如果将这一活动内容以情景创设的形式进行,活动效果是否和使用多媒体课件的效果相同,是我上完课后一直在考虑的问题。如果可能,借班上课,进行一下尝试,也是我对自己的一种挑战,因为我很少使用情境创设这种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活动,因为总觉得很麻烦,不方便。

《找朋友》的小班教案 篇七

设计意图:

通过谈话的方式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同时向幼儿明确这首歌找朋友的概念。我班大部分孩子都是独生子女,过分自我,家长反映孩子回家常说小朋友不跟他玩。要稳定幼儿的情绪,最好的途径之一是让幼儿拥有自己的朋友。因此,我设计了“找朋友”的活动

活动目标:

1、熟悉歌曲,学唱歌曲,乐意找朋友做游戏。

2、学习邀请舞,体验游戏中邀请与被邀请的愉快。

活动准备:

1、相关音乐。

2、座椅排成圆圈,幼儿面向圆心坐。

活动过程:

1、谈话引出课题。

请朋友说说自己的好朋友是谁?

听口令找到自己的好朋友(教师敲一下铃鼓,幼儿找到自己的好朋友拉着手或抱在一起;听到两下响铃幼儿回到自己的位置上)。

2、欣赏歌曲《找朋友》,理解歌曲内容。

教师示范演唱歌曲。

你们喜欢这首歌吗?找到朋友之后做什么事情呢?你们会敬礼、握手吗?让我们来学一学吧。

3、幼儿学唱。

跟着教师轻声唱。

边做动作边学唱,鼓励幼儿唱到最后一句的时候和身边的小朋友拥抱一下。

4、学习“邀请舞”。

教师讲解并示范。

教师做邀请者,和配班教师一起示范邀请方法。引导幼儿观察。

提问:找到好朋友时怎么做?(请幼儿模仿动作)

歌曲结束好朋友要分别时,说了什么?做了什么动作?

5、幼儿跳“邀请舞”。

个别幼儿站在圈内与教师共同当邀请者,其余幼儿坐在座位当被邀请者。

集体边唱边跳“邀请舞”。

活动反思:

通过这节活动我吸取了一些经验,但在活动中也有不足的地方。例如:在幼儿学唱歌的这个环节,老师说的太多了应放在身体上的节奏更多一些,这样对有儿童来说可能会更容易些。幼儿在运用体态表现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可能还不够,导致在找朋友的时候动作有点僵硬,在接下来的活动中应引导幼儿注意动作与音乐之间的联系,并且鼓励幼儿大胆与同伴交往,让幼儿能够体验到上幼儿园的快乐。

《找朋友》教案 篇八

活动目标

1、在歌词和教师动作的提示下,用“找朋友”的方法玩游戏。

2、迁移生活中的经验表现高兴和孤单的样子,并创编小老鼠寻找老猫的动作。

3、在游戏中体验卧底追讨游戏所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会玩“猫捉老鼠”的游戏。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1、“有一只小老鼠它住在一楼,空空的房子里只有它自己,它觉得很孤单,想要去找好朋友,孩子们,你们知道孤单是什么意思吗?”(一个人)

2、“那你们一个人在家孤单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我们一起来学一学。(耸肩、无聊)”

3、我就是那只孤单的小老鼠,现在我要出门去找好朋友了,待会儿我请到谁,谁就和我一起坐电梯去找好朋友。

二、学习《小老鼠找朋友》游戏的玩法。

师:我就是那只孤单的小老鼠,现在我要出门去找好朋友了,待会儿我请到谁?谁就和我一起坐电梯去找好朋友。(第一遍音乐)

1、教师当老鼠边唱边随乐合拍走,做孤单造型不动,唱到“来来来”时双手伸向台下做出邀请状,然后双手拉着台下幼儿A的双手上台站好,

2、依次上二楼、三楼

师:二楼的小老鼠也在找朋友,它们是怎么找朋友的?请你仔细的看一看,继续出发上楼找好朋友,以此类推教师邀请幼儿B、幼儿C。

3、最后上四楼

师:“四楼,住着一只大老猫,它真的肚子饿,想要吃小老鼠,看看看、听听听,猫在哪?”哇!我们太幸运了,今天猫不在家,我们赶紧跑回家!

三、巩固游戏的玩法

师:“过了一天,我又觉得孤单了,我又想找好朋友,这次我要请你们来和我一起玩,刚才我是唱到哪一句的时候找好朋友的?我们一起做一遍!(教师和孩子一起练习“来,来,来好朋友”的动作)一会儿我来请你们的时候就不像刚才那样开火车找朋友。这次我先请一个好朋友,然后我和这个好朋友分别再去找其他的好朋友。”

1、教师当老鼠边唱边随乐合拍走和幼儿A手拉手,两人各自找一个朋友幼儿C幼儿、D“上二楼”。

3、教师和幼儿A、B、C四人两两合作(邀请者和被邀请者)手拉手边唱歌边随乐合拍走;四人各自找一个人“上三楼”。

4、“四楼,住着一只大老猫,它真的肚子饿,想要吃小老鼠,看看看、听听听,猫在哪?”

“哇!我们太幸运了,今天猫不在家,我们赶紧跑回家!”

四、变化游戏玩法,揭秘卧底猫。

“收到可靠的消息,猫今天在家,你们敢不敢和我去冒险?这次我会邀请更多的好朋友一起去挑战!但是我们一定要注意了,当猫“喵”的一声的时候,我们要赶紧跑回家哦!”

1、依照玩法依次上二楼上三楼,这次可一次邀请几个幼儿,直到把所有的孩子都邀请出来。

2、“四楼,住着一只大老猫,它真的肚子饿,想要吃小老鼠,看看看、听听听,猫在哪?”唱完老师大叫一声喵····小老鼠赶紧跑回家。

3、“现在你们知道谁是猫了吧?对,就是老师,我把自己伪装成一只小老鼠,一开始你们都没有发现我是猫,我可不是一只简单的猫,我是混在老鼠群里的猫,我是一只卧底猫。”揭秘卧底猫是老师。

五、请幼儿玩卧底游戏。

1、进一步熟悉游戏规则

提问:“你们想不想当卧底猫呀?怎样才可以当好卧底猫?要注意哪些问题?”

:“卧底猫要伪装好,不要被别人看出来,当唱到"猫在哪?”就要暴露自己的身份出来抓小老鼠。千万不要忘了自己是只猫哦!”

“现在请所有的小朋友闭上眼睛,把头埋在自己的膝盖上,老师摸到谁,谁就是那只卧底猫!”

2、幼儿随乐完整游戏,教师指导。

“你们喜欢这个游戏吗?找好朋友的时候你的心情是怎样的?一开始你觉得谁是卧底猫?当听见猫叫的时候你有什么感觉?你当卧底猫的心情是怎样的?

六、升级版卧底游戏,结束活动。(请家长做猫)

“接下来我们再玩一个升级版的卧底游戏,听说这只老猫非常非常的狡猾,它不仅可以假装成小老鼠,还会偷偷地溜进小老鼠的家里,我也不知道它是谁?到底藏在哪里?待会儿我们一定要看仔细、听清楚了。听到猫叫一定要赶紧逃跑,千万不要被抓住了!”

1、玩升级版卧底追逃游戏。

2、最后一段音乐,要求小老鼠们听到猫叫,往课室外面“逃跑”,结束游戏!

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小班《找朋友》精品教案(精品多篇)范文。

《小班《找朋友》精品教案(精品多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