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寻找最美孝心少年事迹材料【精品多篇】为网友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寻找最美孝心少年事迹材料 篇一陆佳丽,一个来自贵州屋脊韭菜坪山下的彝家女孩,家住赫章县珠市彝族乡韭菜坪村西泥组。是个阳光而略显羞涩的农村彝家女孩,现就读于赫章县珠市彝族乡初级中学七(7)班。品学兼优的她,与重病在身的奶奶相依为命20xx年。脸上却总挂着自信的微笑,明亮清澈的双眼仿佛可以洗净生活中所有的烦恼。
20xx年,才有两岁的她,就承受人间最悲痛的苦难,爸爸还来不及告别,就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她甚至还来不及认清爸爸的模样,爸爸就走了。爸爸安葬好的第二天妹妹出生,母亲不堪生活的重负,改嫁到外省从此杳无音讯。由于生活的困苦,年老多病的的奶奶没有能力抚养兄妹三人,忍痛把妹妹陆阿芳托付给姑妈家帮忙抚养。从此奶奶带着陆佳丽和比大佳丽4岁的哥哥陆佳龙相依为命。
懂事的哥哥看到了家庭的困苦,初三毕业就辍学外出务工,从此,照顾家庭的重担,就落在了这个年仅14岁女孩柔弱的肩膀上,家中主要靠种地为生,有时她也会挤出点时间上山挖草药换一点微不足道的收入来贴补家用。当她看见别人家用马来驼游客上石林可以赚一些收入,于是每到周末就向邻居家借来马鞍子,用自己家的马驼游客上石林游玩,近两公里的山路一次收入10元钱,但是佳丽觉得已经不错了。奶奶身体不好,长期劳作导致双手变形、腰椎疼痛,重点的东西都拿不了,每个星期天小佳丽都要给奶奶背水把水缸背满,准备一些生活必须品。小小年纪的她没有像其他孩子一样享受着快乐的时光,却把家庭的重担放在自己柔弱的肩上——上山背洋芋、背苞谷,在家背水、喂牲口,去地里割草喂猪都是她经常做的事情。周末晚上睡觉前,还要为生病的奶奶捶背,洗脚,尽自己所能为奶奶减轻病痛的折磨。多年以来,面对生活的一切磨难,她没有选择放弃,总是跌倒了又爬起来继续向前走。
在学校,佳丽同学对待学习认真刻苦,脚踏实地,每一次作业都按老师的要求认认真真的完成,遇到不懂的问题,虚心请教老师。通过她的坚持,成绩得到了提高,成为了班级的佼佼者。升入中学后,英语这门学科对于零起点的她来说学习压力比较大,但是她坚持比别人早起,把上过的单词和课文一遍又一遍的朗读,直到自己满意为止。她对待同学也是一个热心人,遇到同学生病或有困难,她都会热情的帮助别人。同学生病了,她比谁都着急,午饭不吃,书包不收拾,都要坚持把同学送到家里。在读小学时,从家到学校有1个小时的山路要走,她总是天不亮就起床,放学了还要回家帮助奶奶做家务,家务忙完,已是夜深人静,这时才是她温习做功课的时间。就这样坚持着,在进入中学后,她更加阳光健康的生活学习着,在遇到不懂做的作业要么和同学们共同探讨,要么就是不厌其烦的去请教老师。懂事的她舍不得花钱坐车,每个星期五下午回家星期天回学校都要走4个小时的山路。提起陆佳丽同学,左邻右舍,老师和同学无不称赞,都说是一个懂事品学兼优的好孩子。
虽然经历了许多的。风风雨雨,但是小佳丽看上去还是那么的阳光那么的极积,当我们见到她时,她亲切的称呼我们“老师”,并邀请我们过段时间再来他家做客。当谈到哥哥时佳丽说“我哥是为了让我好好读书,减轻家庭负担才选择出去务工的,我很内疚也很无助,我只想好好学习将来找个好工作,给哥哥买一个大大的房子,一家人生活在一起。”谈到奶奶时,明显看见小佳丽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想起奶奶,我就不会累,奶奶已经为这个家庭操碎了心,落下了一身病,我将来一定要考卫校当医生,我最大的心愿就是治好奶奶的病,让奶奶多享受几年好生活,让像奶奶一样的人都能健康生活”。
小佳丽用真实的行动、简短而朴实的语言诠释了一个彝家小女孩的人生观,她是学校学生心目中的好同学;老师心里的好学生,她是我们生活中的好少年,她是贵州屋脊下在劣境中绽放的索玛花。
寻找最美孝心少年事迹 篇二邵帅目前和妈妈邵丹租住在北京。20xx年,正在北京打工的邵丹突发白血病,急需进行骨髓移植,否则性命堪忧。邵丹在电话里把这个情况告诉了远在江苏徐州的母亲。没想到,这个电话却被儿子邵帅偷听到了。邵帅向学校申请休学一年和外婆一起赶到北京,而亲人配型的结果只有邵帅满足移植条件,可邵丹却坚决不同意。除了担心儿子的身体,在内心深处,邵丹对儿子还怀有深深的愧疚。在邵帅一岁的时候邵丹就离异了,邵帅一直跟着妈妈生活。20xx年,邵丹独自北上到北京打工,把7岁的邵帅留在老家和外公外婆一起生活。邵丹一直想着将来给儿子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却没想到有一天要依靠儿子的骨髓才有生存的希望。最终在医生的共同劝说下,邵丹同意了接受移植儿子的`骨髓。
当时,邵帅年迈的外婆已经心力交瘁,于是做饭和送饭的任务就落在了邵帅身上。每天凌晨五点邵帅就起床为妈妈准备早饭,坐两个多小时公交车把早饭送到医院,然后再急匆匆地赶回来为妈妈准备午饭,每天光坐公交就八九个小时,往返八十多公里。
寻找最美孝心少年事迹材料 篇三姓名杨心如
性别女
所属地区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茂县沟口乡小学
简介杨心如,女,羌族,12岁,现就读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茂县沟口乡小学五年级。杨心如家住茂县沟口乡二里寨,家中有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幺爸及杨心如三姊妹共8口人,杨心如是家中的长女,先天性“六指”残疾。
孝心故事
身有残疾心健全为家分忧勇挑担
杨心如,女,羌族,12岁,现就读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茂县沟口乡小学五年级。
杨心如家住茂县沟口乡二里寨,家中有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幺爸及杨心如三姊妹共8口人,杨心如是家中的长女,先天性“六指”残疾。
二里寨的经济收入水平在沟口乡来说算是中等。但杨心如家在整个村子中却属于低收入家庭,全家主要经济来源依靠几亩田地,有时受天气影响,能够收获的粮食只能够家里自用。为了改善家中的生活状况,杨心如的爸爸妈妈远离家乡去千里以外的西藏建筑工地打工,每年只有过年时才回家。但父母亲打工挣来的钱除去日常生活开销外,所剩无几。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杨心如很懂事,也十分体贴父母,对弟弟妹妹在县城上学、自己留在乡里读书没有一点抵触和埋怨。她说这样一来,弟弟妹妹能够有更好的条件上学,打下好的基础,自己也能够一方面不耽误学习,一方面方便照顾家中年迈的奶奶,减轻爷爷和爸爸妈妈的负担,为他们分忧。自从在乡上读书开始,杨心如都是独自上下学,不断地用自己的双腿反复地丈量着二里寨到乡上学校这8公里左右的道路。
爷爷在县城照顾年幼的弟弟和妹妹,平日里就只有杨心如和耳背的奶奶在家。奶奶年纪大,腿脚也不太灵活,于是,杨心如就挑起了照顾奶奶和家里农活的重担。她每天都要背水、煮饭、洗衣服、割猪草、喂鸡等。农忙时节更是忙得不可开交,对她来说,摘花椒、收玉米、挖土豆等就是小菜一碟。
那年,奶 ……此处隐藏3825个字……"我要妈妈,我要妈妈……",据爸爸说,孩子那时做梦都喊着找妈妈,就是在这种单亲家庭中,他失去了享受母爱的权利,不懂得人间疾苦和生活艰辛的他,依然在爸爸的关爱下享受着自己小小的快乐。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更大的灾难又一次降临在了他家。在他五岁的时候,年迈的爷爷在田里耕作时不慎摔倒,把腿摔断,由于家庭困难,没有钱住院进行系统的治疗,摔断的那一条腿变成了终身的残疾,永远失去了知觉,如今只能靠拄双拐走路,完全失去了下地干活的劳动能力。就连晚上睡觉,有时还把自己穿的鞋带到了被窝里。由于父亲又患有先天性甲型血友病及小儿麻痹症,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这样一家人的生活重担都压在年迈的奶奶一个人身上。可屋漏偏逢连夜雨,就在20xx年的秋收大忙时节,奶奶又突然患上了急性脑出血,多亏抢救及时,才保住了年迈的生命,但是也还是留下了瘫痪在床的后遗症,现在生活已经不能完全自理。从此年幼笨拙的小首启开始学生火、做饭。每次当他看到带病下地干活回来的爸爸,累得一头栽倒在炕上起不来的时候,懂事的小王首启便心疼地对爸爸说:"爸爸你歇会儿吧,我给你做饭去。"爸爸累得没精神头,也没理会他,没想到小小的年纪小首启真的为爷爷、奶奶和爸爸做起饭来。当爸爸睡醒时发现桌子上多了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条,小王首启正在那看着他傻笑。于是爸爸问:"是爷爷做的面条吧?"小王首启说:"不是,爷爷赶集去了,还没回来呢,是我做的。"爸爸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你怎么会做面条呢?"爸爸问。小王首启说:"是你做面条时我看着啊,看几次我就会了,怎么样好吃不?"爸爸吃着孩子做的面条,虽然感觉味道不怎么地,但是爸爸瞬间感觉到王首启长大了,爸爸一把把小王首启搂在怀里,他眼睛湿润了……再大一点,他学会了洗衣服,购买生活必需品,农村都吃自己做的酱,到下酱的季节,他自己骑自行车驮着烀好的黄豆去加工厂磨酱,到秋天的时候,大白菜都下来了,他就腌酸菜,因为家境困难,他在买白菜的时候还都会和人家讨价还价,"这哪是个小孩子啊!"卖菜的人都这么说他。为了让常年在家的爸爸不那么寂寞,他还为爸爸养了一条小狗……他稚嫩的肩膀上承担的太多太多,所有跟他办过事的大人都说他是个坚强孝顺的男孩。
记得有一次,大概是七八岁的时候吧,他推着自行车去买大米,因为当时他太小,在驮着大米回家的途中,由于米袋太重,车前边轻,后面重,没把稳好车把,推着推着自行车就把他拽倒了,自行车和一袋大米都砸在了他的身上,一个七八岁的孩子能有多大力气啊,况且由于缺少营养,他长得又很瘦弱,车子把他压得出不来了。他使劲所有的力气挣扎着,不一会豆子般大小的汗珠从他的脸上顺着鬓角流下来。所有的委屈和伤感一起袭来,想着别的同龄孩子都坐在温暖的屋子里,吃着爸爸、妈妈扒的香蕉,躺在妈妈的怀里撒娇……而他却要承受这么多,他就在马路上大哭起来,直到一个好心的过路人把自行车帮他扶起来,他才爬了出来,他擦干眼泪,咬着牙把这袋米推回了家。
由于他家需要做的事情太多太多,到了上学年纪的他,没有更多的精力既上学又照顾爸爸和这个家,他不得不一次又一次的推迟上学的年纪。直到8岁的时候才报名上了学。家里离学校太远,他每天要步行往返十余里的路上学、回家。而别人家的孩子都是父母来回接送上学,每当他看着村里的大人骑着摩托车驮着孩子们上下学,他心里不是滋味,他多么希望自己的爸爸能健健康康地也接送他啊。村里别人家孩子的家长,特别是现在小首启学校的朱老师每次看到他就要让他搭车,时常还到小首启的家去接他上学。但是王首启始终没有坐过一次别人的车,刚强的他从不祈求别人的恩赐,那样会让他觉得自已是个可怜的孩子。爸爸也不知流过了多少泪,恨自己没有能耐,没能给自己的孩子在上学的照顾,爸爸对孩子说:"孩子,来年年头好的话,我一定给你买辆自行车,你上学就不会那么辛苦了。"可是,王首启知道年头再好又有什么用呢,仅有的那么点儿地,一年下来,一家人的吃饭、穿衣,和治病打针,这些钱都不够。本来家里就捉襟见肘,哪还有闲钱给他买自行车呢。突然有一天,他在放学的路上听到有人喊收草药,他寻思这里有什么草药啊,于是他就和那个人搭讪,问他怎么个情况,收草药的。人告诉他,这山上有很多的草、花都是可以用做药材的,可以采摘下来卖给他。这时小首启灵感一闪,"对啊,我可以利用闲暇时间上山挖草药卖啊,这样不但减轻了爸爸的负担,富余的钱就可以买辆自行车。于是,他利用放学时间、节假日自己偷偷的拿着锹和篮子上山挖草药,有时出去被爸爸看见问到,他就说出去找同学玩,因为他不希望爸爸知道后为他担心。所谓"贵在坚持,事在人为",在他的努力下,他偷偷把卖的草药钱攒了起来,不但贴补了家用,还买了辆自行车。看着自己的劳动果实,小首启心里乐开了花。而爸爸知道后跟屯邻说:小首启现在不是个"孩子",他在我们家就是个"大人",就是我们家的顶梁柱。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句话放在他身上再合适不过。作为一个贫困家庭的孩子,现实的状况让他清楚地知道"知识改变命运"。只有把自己变得强大才能够完全支撑这个家。他学习刻苦勤奋,善思好问,身上总有一股不服输的韧劲,学习成绩在班级一直名列前茅。课堂上他总能认真听讲,那个最积极举手发言的准是他;课堂外对于老师布置的各种作业和学习任务,他总是及时完成。不懂就问是他养成的良好学习习惯。"为什么这样做?为什么这么说?为什么这么想"等等,这些语言是他经常挂在他嘴边上的话,有时老师都被他问得有点烦了,但是一想能有这么多问题的孩子将来一定会有出息,于时老师们还是耐心地给他进行讲解,有时老师也会被问到答不上来,只好找资料帮助他解答。他就是这样一个勤学好问的孩子,所以他的成绩在班里是一直名列前茅。他不但自己知道学习,他还经常帮助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同学们都特别喜欢他。
除了"沉甸甸"的生活,周围的邻居、学校的领导和老师、社会上的好心人也让他体会到了浓浓的亲情。在学校,老师和同学们都尽能力的帮助他,虽然小首启没有时间、精力、金钱参加兴趣班,没有和同龄人太多的玩耍的时间,但他得到了更多人的关爱,所以他的生活也感到很幸福。
可是为什么老天爷对他如此不公,让他经历这么多的苦难还不够吗?为什么还要夺走他生活下去的希望,幼小孩子心中的顶梁柱——亲爱的父亲呢?今年三月的一个夜晚,当大家都在睡梦中的时候,他的父亲却因为突发脑出血永远地离开了他。天性坚韧的他,在亲友的帮助下,料理完爸爸的后事后,亲友和邻里都劝小首启去投奔妈妈,好有一个相对好一点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但孝顺的小首启却擦干了别人无法理解的眼泪,毅然决然的做出了承担起了侍候爷爷、奶奶生活起居的决定。在办完爸爸丧事后第三天,他又背起书包,迈着坚韧的脚步走进了学校的大门,走进了他一直神往的课堂。
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感恩是做人最起码的道德准则。在得到这么多人的关爱后,他更加努力刻苦的学习;更加关爱长辈,照顾好年迈的爷爷、奶奶;更加让他树立起生活的勇气和信心;让在天堂的爸爸能够安心,让爷爷、奶奶能少操心,让老师放心,让身边的人开心。
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寻找最美孝心少年事迹材料【精品多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