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范文

写作能力论文【多篇】

时间:2025-04-24 08:53:57
写作能力论文【多篇】

[引言]写作能力论文【多篇】为网友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小说写作 篇一

[关键词] 记叙文写作;小说教学;问题;方法

一、高中记叙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写作知识较为陈旧

目前,我们可以发现很多的高中记叙文写作教学中依然停留在文章知识层面,对学生写作的指导没有突破初中阶段的水平,学生往往只是围绕简单的写作要素进行文章的构思,从一定程度上讲这种写作模式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成果。相关的教育学者指出,写作知识陈旧,知识面狭窄都会制约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

2、写作教学被高考异化

当前,我们发现高中学生记叙文写作教学极其容易受高考的影响,写作教学被高考异化为文本教学的现象比较广泛。很多的高中语文老师受高考的束缚,往往会将写作教学转变成得分技巧教学,整个的教学内容都围绕高考展开,指导学生如何在考场上取得高分,然而写作的文学性已被渐渐忽视。在高考指挥棒的影响下,写作教学往往注重的是学生如何写好开头、结尾,如何引用热点问题,如何吸引阅卷老师,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学生写出来的记叙文很难有真情实感,很难打动人。

二、将小说引入高中记叙文写作中的方法

1、把握文体要素

小说的文体基本上都是记叙文,而记叙文却不完全都是小说。记叙文要想成为小说,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包括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叙述故事情节以及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现实的记叙文才能称之为小说。高中生考试的作文基本在800-1000字,因此学生在引用小说进行记叙文写作时,一般情况下最适宜的是截取一个片断或者是横断面,且这个片断以及横断面的选择必须能够集中反映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需要学生们注意的是在写作选材模式上,应尽可能选择类似于史书体的“纪传体”模式,也就是以一个人物为写作的中心,再穿插与此人物有关的几件典型事件,切记在选取事件时注意详略得当,尽可能的把能体现人物性格特点的事例详写。

2、注重模仿精品练习

经典的小说通常是我们学生阅读、借鉴、学习的对象,老师们在将小说引入记叙文的写作中时,应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借鉴。在写作情节的虚构上老师们可以引导学生先利用范文进行一些扩充性的练习以及局部性的改写。学生可以从范文写作中的影子进行想象与再创造。将小说引入高中记叙文的写作中,主要是借助小说这种文体,进而提升高中生记叙文的写作能力。

3、修改交流提高

作为老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对待学生所写的作文,老师们应当做到少做删改,重点指出他们的不足之处,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去理解、去做更改,由此来培养学生自我修改的能力。而且老师应善于发现学生写作过程中的闪关点,给予学生的作文评语应尽可能做到亲和有力。高中语文老师应善于为学生营造自我展现的平台,像进行班级朗诵赛,学生优秀作文的传阅等活动,老师还应鼓励学生将一些优秀的作品投入到杂志社,力求出版在报刊杂志上。

三、将小说引入记叙文写作中的作用

1、增进学生写作的新意

小说在人物的塑造、情节的叙述以及结构的安排上都具有匠心独运的特点,因此将小说引入高中生记叙文的写作中不仅能够增加写作的新意,而且能使整个文章的结构安排合理有序。小说的作者在创作时,往往会将那些最典型的环境场面写入小说中,这无形中就在指引学生在写作时会选取那些能够“以小见大”的环境片断,在选取写作题材时,也往往站在新角度,新立意上选择。

2、增多写作时观察的视角

学生创作的源泉来源于生活。小说的作者是社会各界中的人士,因此他们写作的素材也都比较接近现实生活。将小说引入高中生的记叙文写作中,一方面能够增多学生写作时观察的视角,另一方面也能够使学生写作的素材具有广泛的时代气息。在小说作者的笔下,一个个故事情节、人物性格的侧面、一种意境、一个生活片断等等都可以成为作者创作的素材,由此来看,小说可以为学生写作提供一双感悟生活的慧眼,能够启发学生关注生活,关注学习,关注社会,做生活的有心人,进而为写作储备更多的创作素材,避免了写作中无话可说或者写作题材不新鲜的一系列问题。

四、结语:

记叙文写作是高中生学习语文知识应该掌握的一项能力,同时也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载体。将小说引入记叙文写作教学中,一方面能够促进学生记叙文写作水平的提升,另一方面也是对记叙文写作教学的有益补充。相关的教育学者指出,构建“读小说,写记叙文”的写作模式,将会对高中阶段学生记叙文的写作训练产生良好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崔霞。依托小说教学促进高中记叙文写作教学初探[M].河北师范大学,2014-05-12

[2]张薇。论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记叙文写作教学的有效性[M].四川师范大学,2012-04-26

写作能力论文 篇二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写作能力

在十多年的初中英语教学中,我感觉到学生用英语写作是英语教学的难关,是“暗区”。学生学英语最头疼的事就是写作。他们不是无话可说,就是辞不达意,病句、错句随处可见。怎样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我的做法是:

一、多诵读,重视积累

写作是一个运用词句的过程,需要相当多的知识点,如vocabularies,phrases,grammaticalrules,这些都需要不断的积累。在平时教学中,我们教师应指导学生多诵读,组织形式多样的诵读形式,如随录音机跟读、分角色朗读、学生小组比赛读,也可采用教师诵读,学生模仿等形式。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我们应制定相应量的要求。如每日早晨大声朗读一篇,每周背诵一篇。在诵读内容上我们教师要作以选择和推荐。捕捉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及篇章。如,thebasketballplayer(YaoMing),The29thOlympicGames.这样能提高学生诵读的主动性,有助于培养良好的诵读习惯。同时指导学生将常用的及经典的词句收集并背诵,扩大词汇量。要求学生运用重要词组、句型进行仿写、造句。如1.ChinaisfamousfortheGreatWall(befamousfor).2.ChinesepeopleareproudofYangLiwei(beproudof).

二、善精读,尝试改写

课堂教学中,组织、帮助学生将课文理解透彻。对于一节阅读课,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录音,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然后通过小组讨论、师生合作解决问题。如:Lesson34Danny’sDinosaurDinner(StudentBook6河北版)从题目入手设置基本问题:

1.Wheredidtheyhavedinner?

2.Whohadthedinnertogether?

3.Andwhatdid ……此处隐藏17665个字……的段落,可以放在段首、段中或段尾,比较随意;一种是将某一线索句或中心句单独成段,均匀分布在文章中,以展现事物的层次性和文章的条理性。

三、“结尾”宜巧

1.戛然而止,含蓄隽永。戛然而止法,是行文到了某一地方,作者的观点或主旨已经阐释清楚,就直截了当地结尾,干脆利落,给读者留下想象的余地和思索的空间。这种结尾有言已尽而意无穷之妙,可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表达效果。

2.出人意外,扣人心弦。即“欧・亨利式结尾”,其特点是“巧”。文章整个布局为结尾服务,读者以为情节是朝东向演进,结果却西向而行,到最后才抖包袱,亮底牌。这种结尾,打破了情节发展惯用的结构手法,给人以新奇感,同时又可深化主题。

【例文展示】

迷 途

滕希源

微风轻轻吹过,路边的灯光异常昏暗。灯下有一个影子缓缓移动――17岁的里德刚从网吧出来,夜凉如水,他不由得缩了缩颈子,往家的方向走去。

轻轻地打开门,里德打算趁着黑暗溜回房间去,忽然家中的大灯“刷”一声全都被打开了,那金灿灿的灯光照在里德的脸上,照得他的脸愈发苍白。里德的继父玛尔手拿一支竹鞭,满脸暴戾地立在里德的面前。里德先是恐惧,但随即恢复了淡定之色,对于这司空见惯的殴打,他早习以为常。

“你出去,再也不要回来!”玛尔凶狠地说,手中挥着竹鞭。

里德攥着拳头,紧咬着下唇,一声不吭地走出了家门。

到了楼下,里德摊开手,看了看刚才顺手拿走的沾满汗水的汽车钥匙,默默走向了玛尔那辆破旧的汽车。车内若有若无的汽油味,刺得他一阵恶心。他将车开了出来,猛踩油门,发泄着心中的愤恨。

“吱――”一声刺耳的刹车声让里德心中充满了恐惧,他浑身颤抖着下了车。看见车轮下那血肉模糊的画面,他害怕地跑开了。远处一阵阵的警笛声,让他不由得加快了脚步,逃往不知何处的前方。

跑累了,里德在一家小店门口坐了下来,此时天已蒙蒙亮了,依稀可以看出那小店简朴的样子。那小店已开了门,店主是一位老妇人,叫简妮。简妮发现了门口坐着的男孩,同她的孙子差不多大,还一脸疲惫。“进来吧,孩子。”听到简妮的声音,里德吃了一惊,但还是摇摇晃晃地向屋里走去。“坐吧,孩子。你怎么不回家啊?”简妮一脸慈祥地问道。她看得出这孩子似乎受了惊吓。里德摇摇头,蜷缩在沙发的一隅,惊恐地盯着简妮。简妮笑了笑,带他去梳洗了一番,又拿出孙子杰克的衣服给他穿,唠叨着:“我的孙子呀,那小子可调皮了!不错,不错,衣服还挺合身。”说着说着她的眼神暗淡了下来,“我那孙子呀,就知道上网,已经两天没回来了!”里德愣了愣,忽然听见店外一阵喧闹。“你坐会儿,我出去看看。”简妮说着向门口走去。

迷迷糊糊地,里德睡着了。不知过了多久,他被一阵哭声惊醒。里德睁开眼,看见简妮两眼红肿,一身黑衣。“怎么了?”里德小声地问。“我那可怜的孙子!”说着简妮又是一阵痛哭,“他被人撞死了,那肇事者逃跑了,只留下一辆破车子,呜呜,我的孙子!”里德心中一阵慌乱,被自己撞死的原来是简妮的孙子。他看着眼前泣不成声的简妮,不知怎么办才好。“孩子,你若是没有家,就陪陪我吧!我孤身一人,也没有什么依靠。”简妮恳求地说道,眼中有浓浓的悲伤。里德不说话,只是拼命地点头。从此,里德便与简妮相依为命。

4年后,简妮安然地离去,里德跪在她的坟前,没有流泪,只是缓缓站起来,朝着警局的方向走去。

在迷途中,他找到了归路。

[点评]

本文开头直奔故事,写了里德离家的缘由以及由此引发的里德开车的动机,为后文里德撞人事件埋下伏笔。中间作者将“一波三折”手法运用得非常到位,先是撞人逃逸,后来遇到好心的简妮,而简妮却是里德撞死的那个人的奶奶,随后写里德照顾简妮直至她去世。文末点题:里德找到了归路――他去警局自首。文章情节跌宕起伏,最后点明了文章主旨:爱引导人们找到回归之路。

名段借鉴

锤炼语言

【名作选段】

1.莱茵河发源于瑞士阿尔卑斯山中,穿过德国东部,流入北海,长约二千五百里,分上中下三部分。从马恩斯到哥龙算是“中莱茵”,游莱茵河的都走这一段儿。天然风景并不异乎寻常得好,古迹却异乎寻常得多。尤其是马恩斯与考勃伦兹之间,两岸山上布满了旧时的堡垒,高高下下的,错错落落的,斑斑驳驳的:有些已经残破,有些还完好无恙。这中间住过英雄,住过盗贼,或据险自豪,或纵横驰骤,也曾热闹过一番。现在却无精打采,任凭日晒风吹,一声儿不响。坐在轮船上两边看那些古色古香各种各样的堡垒历历地从眼前过去,仿佛自己已经跳出了这个时代而在那些堡垒里过着无拘无束的日子。游这一段儿,火车却不如轮船,朝日不如残阳,晴天不如阴天,阴天不如月夜――月夜,再加上几点儿萤火,一闪一闪地在寻觅荒草里的幽灵似的。最好还得爬上山去,在堡垒内外徘徊徘徊。

2.哥龙在莱茵河西岸,是莱茵区最大的城,在全德国数第三。从甲板上看教堂的钟楼与尖塔,这儿那儿都是的。虽然这么繁华一座商业城,却不大有俗尘扑到脸上。英国诗人柯勒列治说:“人知莱茵河,洗净哥龙市;水仙你告我,今有何神力,洗净莱茵水?”那些楼与塔镇压着尘土,不让飞扬起来,与莱茵河的洗刷是异曲同工的。哥龙的大教堂是哥龙的荣耀;单凭这个,哥龙便死不了。这是戈昔式,是世界上最宏大的戈昔式教堂之一。建筑于一二四八年,到一八八零年才全部落成。欧洲教堂往往如此,大约总是钱不够之故。教堂门墙伟丽,尖拱和直棱特意繁密,又雕了些小花、小动物和《圣经》人物零星点缀着;近前细看,其精工真令人惊叹。

――朱自清《欧游杂记》

【技法支招】

古人说话讲究辞令,写文章讲究用词,传神一字,可使表达准确、贴切、形象、生动,文章也因此而有文采。

1.精心锤炼动词。动词是文章的灵魂。动词运用得妙,就能增强文章的精确性、鲜明性、生动性,使文章富有文采,令人耳目一新。动词运用得有灵气,还能增强文章的气韵,使文章活起来,给人以美的享受。如选段2的“虽然这么繁华一座商业城,却不大有俗尘扑到脸上”一句中的“扑”,不仅用词准确,而且生动形象。

2.精心锤炼叠音词。运用叠音词,可以增强语言的音乐美,同时使词语描述更形象,情感更细腻浓烈,还能增强语言的意境美。如选段1“两岸山上布满了旧时的堡垒,高高下下的,错错落落的,斑斑驳驳的”一句中的叠音词,准确生动地写出了旧时的堡垒之多与密,引起读者无限的遐思。

3.精心锤炼形容词。形容词有描形象的,有写色彩的,恰当运用形容词能增强语言的意境美、绘画美。如选段1的“这中间住过英雄,住过盗贼,或据险自豪,或纵横驰骤,也曾热闹过一番。现在却无精打采,任凭日晒风吹,一声儿不响”,作者抓住建筑之间的连锁关系,写景物层次清晰,意趣盎然。

掌握丰富的词汇是写好文章的先决条件。怎样运用?无非是对已掌握的词语进行辨析和选择,选择运用得准确,恰如其分,往往能化腐朽为神奇。这也是写文章做到生动、有文采的第一步。

【牛刀小试】

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写作能力论文【多篇】范文。

《写作能力论文【多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