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寄语】企业流程再造理论的应用思考(新版多篇)为网友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如何再造零售企业的流程 篇一企业再造也译为“公司再造”、“再造工程”( Reengineering),它是1993年开始在美国出现的关于企业经营管理方式的一种新的理论和方法。所谓“再造工程”,简单地说就是以工作流程为中心,重新设计企业的经营、管理及运作方式。按照该理论的创始人原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迈克・哈默(M・Hammer)与詹姆斯・钱皮(J・Champy)的定义,是指“为了飞越性地改善成本、质量、服务、速度等重大的现代企业的运营基准,对工作流程(business process)进行根本性重新思考并彻底改革”,也就是说,“从头改变,重新设计”。为了能够适应新的世界竞争环境,企业必须摒弃已成惯例的运营模式和工作方法,以工作流程为中心,重新设计企业的经营、管理及运营方式。
一、企业“再造工程”产生的背景
企业再造理论的产生有深刻的时代背景。2O世纪6O、7O年代以来,信息技术革命使企业的经营环境和运作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西方国家经济的长期低增长又使得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面临着严峻挑战,
有些管理专家用3C理论阐述了这种全新的挑战:
(1) 顾客(Customer)――买卖双方关系中的主导权转到了顾客一方。竞争使顾客对商品有了更大的选择余地;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顾客对各种产品和服务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2)竞争(Competition)――技术进步使竞争的方式和手段不断发展,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越出国界,在逐渐走向一体化的全球市场上展开各种形式的竞争,美国企业面临日本、欧洲企业的竞争威胁。
(3)变化(Change)――市场需求日趋多变,产品寿命周期的单位已由“年”趋于“月”,技术进步使企业的生产、服务系统经常变化,这种变化已经成为持续不断的事情。因此在大量生产、大量消费的环境下发展起来的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已无法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
面对这些挑战,企业只有在更高水平上进行一场根本性的改革与创新,才能在低速增长时代增强自身的竞争力。
谈流程再造理论在税收管理领域的应用 篇二谈流程再造理论在税收管理领域的应用
摘要:第三次产业革命信息革命浪潮带来世界范围的第三次管理革命,其主要内容就是流程再造。流程再造理论不仅在国内外企业中有成功实践,而且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纷纷引入这一理论,成功实施“政府再造”。在我国税收信息化建设快速发展,给税收征管带来全方位、革命性的影响,成为税收工作的重要生产力的时候,深化征管改革之路到底怎么走?本文认为流程再造理论为税务管理变革拓展了无限的发展空间。关键词:税收管理 流程再造 征管改革 信息化
一、流程再造理论的基本思想及其应用
(一)流程再造理论产生的背景
管理思想的创新不是独立发展的,是建立在产业革命所提供的新技术基础之上的。技术的创新,生产力水平质的飞跃,推动了对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方法的思考,引发了管理创新。三次产业革命带来了相应的管理革命。
以蒸汽机发明应用为标志的第一次产业革命,引发了以劳动分工、专业管理为主要内容的第一次管理革命;以电力的应用和汽车、飞机等发明为标志的第二次产业革命,引发了以全面质量管理、及时生产为主要内容的第二次管理革命;以计算机的大规模应用为标志的第三次产业革命,引发了以企业流程再造为主要内容的第三次管理革命。流程再造由曾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教授的哈默博士首次提出。1993年,他和钱皮合著《再造企业》一书,进一步掀起了一场世界性的再造运动。
(二)流程再造理论的基本内涵
流程再造理论是从企业管理开始的,要求对企业的流程、组织结构、文化进行彻底的重塑。哈默博士形象地阐释为“打破鸡蛋才能做蛋卷”,并将其定义为“重新开始”。对流程再造理论可作如下简要归纳:
核心思想:通过对企业原有业务流程的重新塑造,借助信息技术,使企业由传统的以职能为中心的职能导向型转变为以流程为中心的流程导向型,实现企业经营方式和管理方式的根本转变,最终提高企业竞争力。流程再造是一个持续改革、不断完善的过程。
基本内涵:(1)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注重信息技术和人的有机结合,重新设计业务流程。利用信息技术协调分散与集中的矛盾,将串行工作流程改造为并行工作流程,尽可能实现信息的一次处理与共享使用机制。(2)建立面向流程的扁平化的组织结构,压缩管理层级,缩短高层管理者与员工、顾客的距离,更好地获取意见和需求,及时调整经营决策,改变职能导向下层次过多、效率较低的弊端。(3)运营机制以流程为主,以顾客为导向,突出全局最优,不是局部最优。(4)人员按流程安排,不是按职能安排,实施团队式管理。(5)沟通突出水平方向,不是垂直方向。
二、流程再造理论对税收征管改革实践的指导作用
税收征管改革作为一种管理变革,在寻求新的突破时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流程再造理论作为国际最新的管理理论,在指导税收征管改革实践方面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前景。
(一)流程再造作为第三次管理革命,必然对税收征管产生深刻影响
当前,税收征管改革正进一步深化,作为执法管理的税收征管与普遍意义上的管理具有共性。其管理手段和方法也受到信息技术发展的左右,其发展的战略和思路也必然受到管理思想演变的影响。税收信息化从无到有、从分散到集中、从单机运行到网络运行,可以看出税务部门对信息化的认识和实践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侧重于微机的“机”,突出机器的功能,通过模拟手工提高工作效率;第二个阶段侧重于电脑的“脑”,自动生成报表资料,分析监控税源、征管过程和征管质量;第三阶段也就是现阶段,由于网络的发展,信息化成为税收工作的“载体”,穿透行政管理层次,打破层级管理界限,使一些部门职能“虚拟化”, 结果将带来更大范围的业务重组、机构重组、不同层级机构事权的调整以及职能实现方式的转变,引发建立电子政府等社会性流程再造。
(二)流程再造给我们深化税收征管改革带来深刻的启示
启示之一:流程再造产生的背景与我们改革的背景一致,都是基于信息化。信息化具有穿透时空,打破行政层次和部门界限的功能,不仅带来流程的改变,也为流程的再设计提供了支撑。我们应当运用流程再造理论,按照信息化的内在规律,对现有建立在计算机模拟手工操作、依靠纸质传递基础之上的流程进行再设计,并建立以流程为导向的扁平化的组织机构,使之与信息化的要求相适应,充分发挥信息化的效用。
启示之二:流程再造追求的目标与我们改革的目标一致,都是追求绩效目标最大化,成本最小化。我们应当围绕目标,在法律法规的框架内,清除无效管理活动,简化管理 ……此处隐藏6789个字……造使企业流程再造后,能够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可持续发展涵盖了三个方面的核心内容:就其社会观而言,主张发展的公平性,包括本代人的公平、代际公平,既满足本代人的需要又满足后代人的需要;就其经济观而言,主张发展的持续性,关键是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都不能超越资源与环境的承受能力;就其自然观而言,主张人类和自然的和谐性,人类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确保人和自然构成的复杂系统始终具备持续发展的功能。
而对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业务流程再造即绿色流程再造不仅要求企业在流程再造以后,自身经济持续发展即自身对内可持续,并且要求企业的发展与企业的环境及自然生态保护相互协调,同时运用市场机制,依靠技术进步,合理开发利用各种资源或原材料,即对社会对外要具有可持续性。
所以,我们提出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业务流程再造即绿色企业流程再造的概念为:对企业流程从根本上进行重新思考和重新设计,建立一套具有可持续发展性的新的流程,使流程再造后能够使企业与经济发展、资源利用,以及生态环境之间能更加协调,同时要结合现代先进的技术包括信息技术、绿色技术对流程进行重新变更,使最终衡量企业绩效的成本、质量、时间,以及可持续性等关键指标获得巨大提高。
从中可以看出,绿色流程再造就是把“绿色”,即绿色观念特别是可持续发展观念,以及绿色技术等引入到企业流程再造中来,流程再造的目标不仅仅是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更要求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并且要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绿色流程再造的内涵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把握绿色企业流程再造的内涵。
1.绿色流程再造首先它是业务流程再造的一种,它需要从根本上重新思考业已形成的基本信念,即对长期以来企业在经营中所遵循的基本信念如分工思想、等级制度、规模经营、标准化生产和官僚体制等进行重新思考。
2.绿色流程再造也是对企业一次彻底的变革。
再造不是对组织进行肤浅的粗枝末节的调整修补,而是要进行脱胎换骨式的彻底改造,抛弃现有的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以及陈规陋习,另起炉灶。
只在管理制度和组织形式方面进行小改小革,对根除企业的顽疾无济于事。
3.企业通过再造工程可望取得显著的进步,并且这种进步不仅体现在企业自身的绩效上,比如说在效益、时间、成本上得到显著提高,而且要使企业在再造以后对社会、对环境也有显著的进步和提高。
4.绿色再造也要从重新设计业务流程着手,并且把绿色、可持续发展观念和内容深入到流程设计的各个环节。
业务流程是企业以输入各种原料和顾客需求为起点到企业创造出对顾客有价值的产品(或服务)为终点的一系列活动。
重新设计的业务流程能够达到以最少的对资源、环境的需求来得到最大的利益。
并且,在流程的设计中要体现对于资源利用的重视,要使资源达到可以再利用、再回收,来实现“低消耗、低排放、低污染”,使企业的发展与环境、社会之间建立一种和谐的,可持续的发展状态。
5.运用最新的技术包括IT信息技术,以及绿色技术等来实现业务流程再造。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技术局限性大大被突破,利用现代化工具,使企业的三流合一也可以成为现实。
企业运用ERP技术、MRP技术,可以实现流程再造的梦想。
同时把绿色技术引进企业,进行相应的流程设计,使企业获得一种健康,持续的发展。
6.企业绿色流程再造目标的设计上,更加体现可持续性的要求。
我们要通过重新设计企业流程,使资源减量化、垃圾资源化和污染排放最小化、无害化等得以实现,所以对于企业绿色流程再造的评价不仅包括经济效益、时间、成本等,也必须把可持续的指标加入其中,比如说企业资源的利用效率、对社会的贡献等等。
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绿色流程再造与我们通常所说的企业流程再造有所不同,它更加注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更加体现企业给与社会、环境的影响,流程要更能有利于节约企业资源,但同时也要以顾客作为设计流程的一个出发点,要处理好与企业员工的关系,获得他们的认可。
我们还可以看到绿色流程再造与以前的渐进式变革理论有本质的区别。
流程再造是组织的再生策略,它需要全面检查和彻底翻新原有的工作方式,把被分割得支离破碎的业务流程合理地“组装”回去。
通过重新设计业务流程,建立一个扁平化的、富有弹性的、可持续性的新型组织。
四、绿色流程再造的原则
1.可持续原则。
企业进行流程再造要坚持可持续性的原则,不仅要体现在流程设计上,也要体现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要使再造后的流程能够使企业更加节约资源,达到资源的良性循环,对社会、环境做出一定的贡献,实现其社会价值。
同时,通过流程再造可以使员工获得切身利益提高的同时,能够为员工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使员工的循环经济的思想、节约的思想得到巨大的提高,有利于形成企业良好的文化氛围,使企业突破爱迪生的企业生命周期理论,获得长期的可持续发展。(如图所示)
图可持续发展状态的企业生命周期理论
2.面向流程的原则。
传统企业在分工的架构下,强调“功能部门”而非“流程”,强调各部门完成各部门的工作,而非全体完成一项整合的工作。
BPR则强调打破部门及组织的界限,以流程为工作单位,重新设计工作及组织架构。
流程改进后具有显效性。
BPR不是在原有的组织架构上做修补的工作,而是彻底改变作业流程。
因此,改进后的流程的确提高了效率,消除了浪费,缩短了时间,提高了顾客满意度和公司竞争力,降低了整个流程成本。
3.面向顾客的原则。
绿色流程再造所追求的改造也必须以顾客需求为导向,凡是无法为顾客创造价值的活动,均为改革的目标。
4.利用先进技术的原则。
要把信息技术和其他先进技术特别是绿色技术与企业的自身情况,以及再造的目的有机的结合起来。
五、总结
本文通过对流程再造的概念作为出发点,介绍绿色流程再造的概念,以及它的内涵和原则,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在企业绿色流程再造的过程中,不管从对企业目标,以及战略的定位,以及到再造的实施、评价都要把绿色流程再造的观点深入进去,使企业在流程再造后,真正能达到在效益上得到提高、成本得到下降,同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世纪经典管理理论回顾――企业再造 篇五流程再造促进电网企业智能化转型
业务流程优化始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金融危机和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如何开展业务流程优化和再造,是电力企业需要与时俱进面临的问题。
作 者:丁民丞 作者单位:埃森哲大中华区资源事业部 刊 名:中国电力企业管理 英文刊名:CHINA POWER ENTERPRISE MANAGEMENT 年,卷(期):2009 “”(12) 分类号: 关键词: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企业流程再造理论的应用思考(新版多篇)范文。